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版)

2025年09月30日 18:06  点击:[]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版)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点于2019年获批,202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硕士生导师25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等多位省级人才,师资力量强大;拥有“东风HAUT智能汽车”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智慧出行”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云计算与控制”湖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建设有“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与东风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7个,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3项。

本专业瞄准交通强国战略,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道路交通、航空交通及其融合为主开展交通和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产学深度结合为途径,培养思想素质高、工程能力强、职业素养好,有较强的解决行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交通运输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兴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我校“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培养满足交通运输产业、汽车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等领域所需的交通运输、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国际视野,有一定创新能力,从事工程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面向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与飞行汽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与空地协同)、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掌握基础理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行业领域的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在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具备独立承担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培养方向

(一)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智能汽车与飞行汽车)

聚焦智能汽车与飞行汽车共性技术,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化融合开展研究。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步突破单车智能技术与跨维度协同管控系统;针对底盘技术,推进线控底盘与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并拓展至飞行器推进控制;通过构建空域通信车载网络,探索软件定义汽车在飞行载具中的创新应用。

(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数字交通与空地协同)

面向"三网融合"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复杂路网建模、泛在感知数字化、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服务等技术方向。通过高精度地图与数字孪生构建交通地理信息模型,开发云边端协同的大模型体系,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测试理论,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与出行服务精准化。聚焦城市空中交通领域,以"车-路-云-空"协同体系为核心,通过三维时空模型与数字孪生平台研究空地资源调度算法。突破跨域通信协议与动态空域分配技术,为低空经济提供智能管控支撑。

(三)交通运输安全(运载系统安全)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需求,开展全生命周期主动防御、电子电气产品融合安全、车路云协同信息安全等研究。构建标识密码技术与安全测试体系,形成覆盖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功能安全的综合防护方案。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