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院创发〔2025〕2号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赛的通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共同主办,是高校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规格最高的大学生赛事。学校决定启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赛工作。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二)协办单位: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科发院、招生与就业处、研究生院、各二级学院
(三)校赛委员会
主 任:张红霞
副主任:陶 伟
委 员:张国法、杜昕俊、焦建杰、周明智、熊永臣、刘荣、何鑫、陈君宝、杨正才、张朋刚、刘峰、周原、周学良、龚家元、鄢曹政、胡政发、安军、翟全伟、朱炜
联系人:程俊、唐小燕
二、参赛赛道
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
三、参赛要求
(一)高教主赛道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10人(含团队负责人),指导老师不超过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
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
设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本科生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本科生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研究生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参赛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研究生创业组: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10人(含团队负责人),指导老师不超过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公益组: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指导老师),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20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5年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四、赛事安排
竞赛分为校级初赛、校级复赛、省赛、国赛四个阶段进行。
(一)院级培育(2025年3月—2025年4月)
各二级学院根据大赛通知精神,开展参赛动员,对拟参赛项目进行摸底,积极挖掘优秀作品开展培育。
院级报名及评审(2025年5月—2025年5月中旬):待2025赛季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报名系统启用后,积极组织学生在系统内报名,各二级学院年终目标考核将以系统内实际申报数为依据。学生团队在完成系统报名后,还需向学院报名并提交材料开展初评,提交材料包括:
(1)参赛项目Word版计划书(命名规则:项目名称-负责人);
(2)参赛项目介绍PPT(命名规则:项目名称-负责人);
(3)参赛项目报名信息表(附件1,命名规则:项目名称-报名信息表);
(4)参赛项目系统报名截图(命名规则:项目名称-系统报名截图)
以上报名材料规范命名放入一个文件夹(命名规则: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提交至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开展初评并进行项目排序,各二级学院双创联络老师在2025年5月20日前报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项目报名信息汇总表》(附件2)及排名前30%的项目材料至邮箱:529033789@qq.com。各二级学院双创联络老师联系方式见附件3。
(二)校赛组织(2025年5月下旬)
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二级学院提交的项目材料开展文本材料初评,遴选出若干优秀项目开展校级决赛。
(三)校级培育(2025年6月)
竞赛组委会邀请专家评委,对基础好、潜力大、质量高的作品进行重点培育、跟踪指导、持续改进。
(四)省赛、国赛(2025年7月—2025年11月)
按照省赛、国赛组委会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根据校赛结果和项目培育情况,组织项目报名参加省赛和国赛(另行通知)。
五、大赛奖励政策
(一)大赛分赛道对参赛项目设校赛金、银、铜奖,获奖比例为报名项目总数的30%。
(二)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成功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可获得0.2个双创学分,其他成员可获得0.1个双创学分。
(三)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团队,将根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学科及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对指导老师、学生团队核算奖励。
六、任务指标切分
为保证我校参赛作品质量、数量和省赛、国赛申报数量要求,全校项目申报总数不低于在校生总数的12%,全校总计组织申报数不少于2200项,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不低于总项目数的10%,学校总目标任务分解如下: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各学院任务分解表
序号 |
学院名称 |
总人数 |
高教主赛道 |
红旅赛道 |
总数 |
1 |
汽车智能制造学院 |
2272 |
240 |
30 |
270 |
2 |
汽车工程学院 |
2341 |
245 |
35 |
280 |
3 |
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
1301 |
135 |
20 |
155 |
4 |
汽车材料学院 |
1394 |
145 |
20 |
165 |
5 |
人工智能学院 |
1012 |
110 |
15 |
125 |
6 |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 |
1256 |
135 |
15 |
150 |
7 |
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
2243 |
240 |
30 |
270 |
8 |
汽车商学院 |
2335 |
235 |
45 |
280 |
9 |
数字经济学院 |
1010 |
105 |
20 |
125 |
10 |
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752 |
60 |
30 |
90 |
11 |
外语外贸学院 |
1252 |
90 |
35 |
125 |
12 |
设计学院 |
882 |
90 |
15 |
105 |
13 |
研究生院 |
757 |
50 |
10 |
60 |
|
合计: |
18872 |
1880 |
320 |
2200 |
注:各学院学生总数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鼓励大四毕业生组队报名参赛,做大基数。研究生人数包括研一、研二人数,项目负责人为研究生的,计算为研究生学院报名数。
七、相关要求及联系方式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是一项全校性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各学院对竞赛组织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各学院指导小组应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本院推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策划组织。各学院要认真做好赛事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参加;同时要突出重点,协助学校做好参赛项目培育、申报工作,组织优秀的专业教师对申报项目进行指导,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实现我校在省赛、国赛成绩上的新突破。
(三)大赛交流QQ群:498125271
未尽事宜,请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联系,联系人:程俊15799363980;QQ:529033789。
附件:
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项目报名信息表
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二级学院项目报名信息汇总表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二级学院教师联络员信息表
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项目计划书框架模板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赛组委会
2025年3月13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3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