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属各相关单位:
为落实《“创响荆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聚焦产业整体提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由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主办,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团委等单位共同协办十堰市首届“堰水进京杯”设计大赛暨十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做好学校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介绍
大赛重点围绕十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以设计引领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通过赛事选拔、设计赋能、产业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提升绿色食品饮料、名优农特产品、绿松石精深加工、生态文旅康养四大优势产业的设计水平。以设计创新为驱动,旨在实现产品价值升级,工艺与供应链优化,产业生态构建及京堰产融对接,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落地,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十堰力量。
1.赛事时间
2025年9月—2026年4月
2.赛事主题
赋能车城智造设计引领未来
3.参赛要求
(一)参赛条件
设计、机械工程、材料工程、食品工程、珠宝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团队。同一团队最多可申报2个项目。
(二)申报要求
参赛项目须符合本次大赛要求,每个项目仅限申报一个赛题,且赛题选定后不得更改。
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须归属参赛单位所有,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同时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若违反上述规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
参赛项目名称由申报单位自行拟定,需符合赛道要求,能体现参赛作品的主要特征,且须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组织单位要求补充提交项目相关材料。所有已提交的参赛项目及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1.征集范围
以“赋能十堰好物・链接设计、数字与产业”为目标,聚焦十堰本土特色资源(包括并不限于绿松石、绿色农特产品、文旅IP、康养资源、汽车产业等),融合数字经济技术(包括并不限于物联网、大数据、AR/VR、数字孪生等),选拔“可落地、有市场、显特色、强赋能”的设计成果,分为产业实体设计组(侧重可现场展示的实体成果,含产品包装、汽车车模等方向,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创新创意设计组(侧重可落地的系统设计方案,含数字经济赋能方向,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两大类别,简化流程、强化聚焦,确保赛事高效推进与成果落地。
2.赛事安排
大赛秉承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原则,统一大赛品牌、报名方式、培训指导、赛事流程、评审标准,分为赛事启动报名征集、初赛、复赛、决赛、跟踪陪跑服务等五个阶段实施。
3.比赛规则
赛事采取线下路演方式进行。线下路演可采用“5+3”模式(即每个项目路演展示5分钟,答辩打分3分钟)或“5+5+5”模式(即每5个项目一组,每个项目5分钟路演展示,每组集中答辩打分5分钟)开展,具体模式根据项目数量和实际情况确定。对优秀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对公示项目进行实地摸排,对合格项目进行相应表彰。对于公示期间有异议,或实地考察发现项目有弄虚作假的,不予奖励。
4.赛事推进
第一阶段:产业需求定向征集(10月10日—10月27日),根据实际发布正式通知时间确定。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或团队(个人),按参赛要求,整理好设计作品及说明;按照要求准备资料项目路演PPT、完整商业计划书及大赛“作品信息表”(附件3)和“设计承诺书”(附件4)等相关作品资料,于10月27日12:00前,将报名资料打包发送至赛事指定邮箱763128722@qq.com。
第二阶段:初赛评审(11月1日—11月15日),邀请专家评审对创新性、技术可行性、产业契合度、市场潜力等核心指标进行书面评审,遴选项目晋级。
第三阶段:专项辅导与复赛(11月16日—11月30日),针对产品工艺、创新设计等开展指导;通过线上路演决出产业实体设计组15强、创新创意设计组15强进入决赛。
第四阶段:决赛与成果展示(12月1日—12月30日),邀请投资机构、企业代表、设计大师组成评委团,进行现场路演+实物/模型展示;
第五阶段:产业对接服务(2026年1月—2026年4月),组织获奖项目方与十堰市重点企业开展对接会;对优质项目提供导师陪跑(含设计优化、商业对接、融资辅导)。
1.赛事激励
产业实体设计组:金奖1名(奖金2万元+荣誉证书)、银奖2名(各1万元+荣誉证书)、铜奖3名(各0.5万元+荣誉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荣誉证书)。
创新创意设计组:金奖1名(奖金2万元+荣誉证书)、银奖2名(各1万元+荣誉证书)、铜奖3名(各0.5万元+荣誉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荣誉证书)。
奖金总合计:11万元。
2.赛事权益
(一)宣传展示。获奖项目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和服务推介。
(二)产融对接。进入决赛团队可参与相关组织单位的产融合作活动,支持优秀参赛单位、参赛团队与投融资机构对接合作。
(三)供需对接。进入决赛团队均可参与组委会组织的场景对接、供需对接等活动,支持优秀项目成果孵化落地。
3.其他事项
获得大赛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将在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未通过公示的团队,将取消其获奖成绩并追回奖励。
为保证赛事公益性,本赛事不向参赛团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4.赛事咨询
联系人:唐小燕
联系方式:07198512165